炒股入门技巧丨股票见顶、见底的特征和信号

股票的底部和顶部,从资金角度来看,是非常好理解的。

股票顶部的形成,并不是所谓的主力资金要做顶部,而是由于跟风盘不济,再往上拉的话抛压远大于跟风,所以顶部出现。

股票底部的形成,也不是什么主力砸盘导致的结果,而是由于价格过低导致的筹码不再被抛售,主力无法逼空,只能反向开始做多导致的。

也就是说,看似人为操控的顶部和底部,其实掌握命运的并非主力,而是散户。

正因为散户不再跟风的买入和卖出,才有了顶部和底部。

但凡散户愿意不断买入,主力是不会停下脚步的,一定是不断往上拉。

同样的,主力想要入场收割带血的筹码,也一定是不断往下打压,直到没有恐慌盘,散户集体躺平为止。

主力操盘,其实目的就是为了高卖低买,并且找到对手盘做匹配。

一味的拉高只会导致自己吃了一肚子筹码卖不掉,一味的打压只会导致自己亏钱却拿不到低价筹码。

现如今,大部分主力已经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。

可以这么说,主力也是在看菜下饭,根据市场的情况,根据对手的反应来针对性的做盘。

而股票的顶部和底部,也都是主力根据市场的买卖需求,最终做出来的,并非刻意得到一个价格就见顶或者是见底。

至于平时经常讨论的主力逃顶,主力抄底,也都是一个相对的区间范围,并不是指某一个股票价格。

当你理解了这一点,就代表大致能判断资金的意图,然后就可以开始观察盘面的实际情况了。

一、股票见顶的五种信号

先说说见顶,毕竟逃顶是大家最关注的。

有时候,当你认为上涨的空间刚刚打开的时候,顶部已经在悄然不觉中到来了。

散户对于见顶其实是非常困惑的,似乎自己不买的时候,股价会一直在涨,自己一买顶部就悄然而至了。

似乎主力就是等着自己这最后一批韭菜入场,然后就收割完走人了。

从资金逻辑上来看,没有跟风盘,主力不可能出货,而跟风盘再次开始枯竭,主力就必须出货了。

也就是主力边拉边撤的戏码,会从跟风盘的入场开始,会在跟风盘的湮灭中消亡。

对应的,其实就是盘面上的几大信号。

股票见顶信号1:股票成交量(换手率)见顶

所有的顶部,几乎都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,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。

即便顶部的技术形态有很多种变化,但股票顶部的本质就是资金不愿意再入场做多了。

有一些不愿意是主动的,有一些则是被动的。

主动的情况是拉升发现没有跟风盘了,被动的情况是大盘下跌,大量的散户资金开始主动撤离。

不论是哪种情况,主力都需要为自己做打算,尽快撤退。

因为主力的体量很大,没有犹豫和观望的时间,必须早做决策。

有一些顶部是天量直接见顶,另一些顶部是价格创新高量能却无法创新高导致的见顶。

不论是哪一类,本质上都是因为后面的成交量不再创新高,参与者减少导致的主力撤退。

股票量价的配合关系,是行情的本质所在,也是交易的规律。

股票见顶信号2:套牢盘越来越多

所谓的套牢盘越来越多,指的是股价长期在高位震荡,导致的套牢盘积压。

要知道,主力资金是完全不愿意在高位大量吃下套牢盘的。

很多的顶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主力会在高位反复运作,持续出货。

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,就是成交量开始递弱。

这是因为套牢盘越来越多,给到主力的运作空间越来越小,最终形成了顶部。

至于成交量递弱,其实也是因为主力不愿意去买入套牢盘导致的成交递减。

如果会看筹码分布的,可以做参考,有30%以上的筹码,面临轻微套牢的时候,就要开始注意了。

股票见顶信号3:均线支撑连续破位

关于顶部和均线,其实是非常明确的。

股票均线的原理,其实也是成本价格的原理,股价跌破均线同样意味着套牢盘的出现。

5日均线破位,代表最近5个交易日入场的投资者处于亏钱状态,10日均线,20日均线的道理亦是如此。

当股价跌破20日均线的时候,意味着一个月内的全军覆没,这基本上就能完全确认短期顶部了。

很多人会说这可能是洗盘,但洗盘本身,有两个特点。

一个是洗盘速度快,大起大落但短周期内完成,另一个是洗盘周期长,深度浅。

两种洗盘都不会改变均线本身的趋势,确保资金不会出现长期大幅度的亏损。

股票见顶信号4:出现连续中阴线、大阴线

见顶还有一种标识,就是出现连续的中阴线、大阴线。

连续的阴线,代表主力资金不愿意抵抗,彻底地放任股价下跌。

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糟糕的,也是主力撤退的标志之一。

本质原因是主力想要撤退一般都是尽量在高位,并不会以下杀的形式去抛售。

一方面杀跌导致价格变低了,另一方面散户的心态是买涨不买跌,下跌并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出清筹码。

所以,出现了量能不温不火地连续下跌,大多数情况都是主力出逃的后期,也能确认顶部的存在了。

股票见顶信号5:市场热度、关注度降温

还有一种顶部,叫做开始无人问津。

其实指的就是人气降温,军心溃散,再无跟风盘。

你会发现,只要一只股票上涨,即便没有任何理由,都会出现很多相关的资讯和消息。

市场热度是主力资金制造出来的,就是为了方便吸引资金来接盘。

但当主力已经不再愿意拉升的时候,或者无力拉升的时候,市场热度也会大量地下降。

而当市场热度已经降到冰点的时候,基本可以确认,顶部已经出现。

见顶的情况很多,但结局都是资金不愿意参与,就连散户都不愿意介入了。

二、股票见底的四种信号

再说说见底的信号,这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,也可以避免很多损失。

很多散户执着于抄底,但总是抄在半山腰。

懂得见底信号,虽不能保证抄在底部,但大概率可以在底部区域进行买入,而不是总被关在半山腰。

底部区域本身的逻辑特别简单,没有人愿意抛售了,只要一点点的买盘,就能把股价拉上来。

所以,我们常听到一句话,地量见地价,不是因为没人买,而是因为没人卖了。

主力资金也希望在底部区域尽量多拿筹码,也希望价格尽量低,但低价还愿意卖出的,毕竟是少数。

所以,底部区域的信号特征,也一定非常明显。

股票见底信号1:非常的抗跌

底部区域有个特色,就是抗跌。

当然,这种抗跌和散户理解的不一样,这种抗跌指的是下跌过后,很快就可以起身。

并不是说大资金往下砸盘打不动了,而是大资金不愿意往下砸了,然后很快收复失地。

大多数情况,底部都是一个区域,少数情况才会出现金针探底,区域内抗跌是必然的,因为资金已经开始收集筹码了。

股票见底信号2:量能在地量平稳。

其次,就是成交量了,底部区域永远不要指望是放量的。

除非部分错杀的个股,资金在一个位置大肆博弈,会出现比较大的成交量,否则,都是一个地量水平。

而且,底部区域总体的成交量,一定是长期维持在低位的。

当然,如果主力已经在底部区域运作,成交量会有温和放大的情况,但量能不会一下子放太大。

毕竟收集筹码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主力需要时间去布局。

股票见底信号3:均线开始平稳粘合

底部区域的均线,也就是筹码分布线,一定是相对比较平稳的。

这里指的平稳,是不容易有大起大落的情况,会缓慢地进行粘合,然后上下交错。

主力会在均线下方运作股价,然后慢慢地把股价拉起来,站上均线。

要明白,站上均线就代表建仓的筹码进入了浮盈阶段,具备了启动行情的基础。

均线的本质是一个周期的均价,也是主力资金运作股票的一个盘面反应。

股票见底信号4:中阳线开始增多

最后一点,可以确定底部的信号,其实就是中阳线。

因为只有在底部区域,靠小阴小阳线已经拿不到筹码了以后,主力才会去拉中阳线。

毕竟股价拉上去了,建仓成本也就上去了,不到万不得已,主力是不会动手拉中阳线的,更不会去打涨停的。

所以,中阳是一个明显的信号。

但有一点要注意区分,很多时候,出现中阳线,是报复性反弹,因为下跌太久,资金面上太压抑了,所以会往上去拉升。

短期的反弹和长期的见底是有很大区别的,长期见底更倾向于连续的中阳、大阳线,伴随着量能的放大,筹码的换手和集中。

股票底部区域的形态,也是各式各样,资金也是基于大环境和手里的筹码情况,去进行底部构建的。

其实,想有效鉴别顶部底部,并不是特别难。

但问题在于,底部和顶部的确认,都会有一定的延时性,无法在当下就准确判断。

所以,这导致了很多的股民喜欢去猜底和顶。

另外,凡事都没有绝对,总会有一些个股,在顶上面还会画一个顶,在底下面还会再挖一个底。

这种不确定性,让很多股民倒在了黎明前,因为总抱着侥幸心理,希望卖在最高,买在最低。

其实对于股票的底部和顶部,不仅需要有一个价格区间的判断,还需要有足够的买入和卖出逻辑,技术只是一方面,逻辑又是另一方面。

文丨白猫财眼

更多股票交易入门必看基础知识、电子书:

《专题丨利弗莫尔〈股票大作手操盘术/回忆录〉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gupiaodazuoshou-huiyilu-caopanshu

《专题丨股票电子书籍免费下载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gupiaodianzishu

《专题丨炒股入门技巧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chaogujiqiao

《专题丨MACD指标使用技巧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macd

《专题丨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专栏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gupiaorumen-jichuzhishi

《专题丨股票在线开户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gupiaokaihu

《专题丨证券公司年度排名一览表完整版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zhengquantop

《专题丨概念股票龙头股一览表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gainiangu

《专题丨基金理财基础知识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jijinlicai

©禁止转载原文 欢迎分享网址 侵权必究:『白云居』 » 炒股入门技巧丨股票见顶、见底的特征和信号

赞 (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