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明.吴又可.PDF中医古籍珍本影印

本下载链接通过百度网盘免费分享,包含多个版本的《瘟疫论》,有简体版、繁体版、刻本影印版,文件有PDF、TXT等电子版格式,下载文件明细如下:

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明.吴有性著.清乾隆时期天都黄晟校刊醒医六书本影印.pdf 233M
《温疫论.溫疫論》明,吴又可.上卷.TXT
《温疫论.溫疫論》明.吴又可.下卷.TXT
《温疫论.溫疫論》明吴又可.自叙.TXT
《温疫论》明吴又可.全文.pdf
《溫疫論札記》.古籍影印版.清代.pdf

论《瘟疫论》依时用药的思路与学术意义.pdf
探讨《温疫论》创新思想.pdf

2019-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(COVID-19)疫情,让很多人都知道了预防、治疗瘟疫,中医早就有丰富、系统的理论、经验和方剂,而且效果显著。如果中医治疗不了瘟疫,中华民族怎么会延续至今至少5千年。

从2002-2003年的非典SARS冠状病毒疫情,到现在的疫情,在预防、治疗过程中,中医药都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,而且,只有中医治愈的非典患者没有后遗症。目前,由国家中医药局推动,经过临床检验的,用于治疗武汉肺炎的“清肺排毒汤”,详见《中医药方“清肺排毒汤”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有效率90%以上》,用于预防的其他中药方剂,详见《中医药预防新型肺炎、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》。也正因为中医药起到的作用太明显,才让中医黑们在近几年渐渐销声匿迹了。

实际上,中国古人早就有用来预防瘟疫的中医药方剂“达原饮”。

“达原饮”方剂组成、服用:

槟榔 2钱,厚朴 1钱,草果仁 5分,知母 1钱,芍药 1钱,黄芩 1钱,甘草 5分。

重量换算为克:
槟榔(6克)厚朴(3克)草果仁(1.5克)知母(3克)芍药(3克)黄芩(3克)甘草(1.5克)。

上用水二钟,煎八分,午后温服。

按∶槟榔能消能磨,除伏邪,为疏利之药,又除岭南瘴气;浓朴破戾气所结;草果辛烈气雄,除伏邪盘踞;三味协力,直达其巢穴,使邪气溃败,速离膜原,是以为达原也。热伤津液,加知母以滋阴;热伤营血,加白芍以和血;黄芩清燥热之余;甘草为和中之用;以后四味,不过调和之剂,如渴与饮,非拔病之药也。凡疫邪游溢诸经,当随经引用,以助升泄,如胁痛、耳聋、寒热、呕而口苦,此邪热溢于少阳经也,本方加柴胡一钱;如腰背项痛,此邪热溢于太阳经也,本方加羌活一钱;如目痛、眉棱骨痛、眼眶痛、鼻干不眠,此邪热溢于阳明经也,本方加干葛一钱。证有迟速轻重不等,药有多寡缓急之分,务在临时斟酌,所定分两,大略而已,不可执滞。间有感之轻者,舌上白苔亦薄,热亦不甚,而无数脉,其不传里者,一二剂自解,稍重者,必从汗解,如不能汗,乃邪气盘踞于膜原,内外隔绝,表气不能通于内,里气不能达于外,不可强汗。或者见加发散之药,便欲求汗,误用衣被壅遏,或将汤火熨蒸,甚非法也。然表里隔绝,此时无游溢之邪在经,三阳加法不必用,宜照本方可也。感之重者,舌上苔如积粉,满布无隙,服汤后不从汗解,而从内陷者,舌根先黄,渐至中央,邪渐入胃,此三消饮证。若脉长洪而数,大汗多渴,此邪气适离膜原,欲表未表,此白虎汤证。

如舌上纯黄色,兼之里证,为邪已入胃,此又承气汤证也。有二三日即溃而离膜原者,有半月十数日不传者,有初得之四五日,淹淹摄摄,五六日后陡然势张者。凡元气胜者毒易传化,元气薄者邪不易化,即不易传。设遇他病久亏,适又染疫能感不能化,安望其传?不传则邪不去,邪不去则病不瘳,延缠日久,愈沉愈伏,多致不起,时师误认怯证,日进参 ,愈壅愈固,不死不休也。

“达原饮”功能主治:

避瘟去暑,解热,止呕利便。主瘟疫初起,先憎寒而后发热,日后但热而不憎寒。初得之2-3日,其脉不浮不沉而数,昼夜发热,日哺益甚,头疼身痛,其时邪在伏脊之前、肠胃之后,舌上白苔,甚则如积粉满布无隙。

“达原饮”来自明代吴又可所著《温疫论》,该方剂主要用于瘟疫初起预防使用,如果用于急症患者治疗,书中还有其他对证方剂,可以下载该书阅读。

《温疫论》又称为《瘟疫论》,中医温病学经典著作,作者吴有性,字又可。该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、温疫病治法的专著。全书分上下两卷,补遗一卷。

以下为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明.吴有性著.清乾隆时期天都黄晟校刊醒医六书本影印.pdf的截图:

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明.吴有性封面
图片 | 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明.吴有性 封面
图片 |   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下卷图片
图片 | 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下卷图片
图片 |   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下卷方剂
图片 | 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方剂图片

免费下载《瘟疫论》各种版本合集的方法:

《手机、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推荐和下载》

《手机解压缩软件下载及教程》

更多电子书……

©禁止转载原文 欢迎分享网址 侵权必究:『白云居』 » 《瘟疫论.上下卷.附补遗》明.吴又可.PDF中医古籍珍本影印

赞 (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