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9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|免费下载

《中华道藏》48册全集电子版+目录,分为PDF版PDF OCR文字识别版DJVU版两种文件格式、三个版本。

其中, PDF OCR文字识别版、DJVU两个版本可以使用繁体字进行全文检索,以便查找需要的经文。也可以复制、导出为txt版本。但是DJVU格式电子书需要专用软件打开,不便于阅读,因此推荐选择PDF、PDF OCR文字识别版两个版本阅读。

需要注意的是,PDF OCR电子版比PDF版文件要大一倍,但是有中文书签目录,并且可以中文搜索全文。 PDF OCR版为压缩文件,但是没有解压密码,可以直接解压缩。

单独的目录文件为html网页版,可以直接点击使用网页浏览器打开,按“Ctrl+F”快捷键搜索。也可以使用WPS、word等软件打开或转换为其他文档格式。目录文件的字数就高达32万,无论使用什么程序打开,卡顿都是难免的。

使用百度网盘免费分享下载,可以在手机端、电脑端转存或下载。

电子版截图(点击看大图):
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8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

版本说明

作为“十五”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,在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下,道家经典丛书《中华道藏》由中国道教协会、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、华夏出版社筹划、组织、编修、整理而成,于2004年1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。

16开48大册,繁体竖排,以《正统道藏》、《万历续道藏》为底本,对原《道藏》所收各种丹经道书作校补、标点、重新分类,并补入经书百余种,共收书1500多种,5500多卷,约6000余万字。

图书在版编目(CIP) 数据
中华道藏、张继禹主编,北京:华夏出版社, 2004.1, 开本:16开
ISBN 7-5080-3004-4
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2003) 第015070 号

叙例

《道藏》者,道教一切经书之总集也。夫生天地,和阴阳,包囊万物二旦古不易者,道也;弘道德,正纪纲,成就仙业,利乐群生者,教也。总而谓之曰经,聚之于室曰藏。诵经者足以劝善植福,聚藏者足以积德累功。仙真圣人所以美教化,移风俗,自度而度人者,莫不以经教为津梁也。且道家经藏,蕴涵丰博,凡我华夏人文所涉,哲理智慧、道德伦常、文学艺术、医药方技、礼仪民俗,皆有所聚藏。不啻中华文明一大宝藏,亦且人类文化一遗产也。

道家经教之兴,其来久矣。夫天尊开教之说,太上垂范之迹,悠乎渺邈,奥妙匝议。至若轩辕间道于四海,老君建言于函关,载诸道典,博古者识焉。推寻史迹,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前汉道家、神仙家经书,合四十七种,近一千二百卷(篇)世代悠远,书缺有间。其坠绪犹存者,当以黄帝四篇、道德、南华诸经,最得清静治身、无为治国之旨。按《汉志》所载黄老古籍失传已久,今时幸有地下竹帛古写本出土,什可珍贵。故当补入经藏。

东汉道教建立教团,仙经始传。琅邪千君,降授太平甲乙之经;鹤鸣天师,教习河上想尔之注。皆劝世奉道守诫,积精养神,欲致天下太平,人得仙寿。魏普以降,经书渐增。普葛洪《抱朴子.遐览篇》,著录其师郑隐所藏,有经书二百零四种,六百七十九卷;符箓五十六种,六百二十卷;合计二百六十种,近一千三百卷。道士珍秘其书,流传不广,故多佚失。东普南北朝,道门经诰日增。 《上清经》托紫微夫人降诰,《灵宝经》则称自然天书;鲍君见《三皇大字》于石室,天师受《正一法文》于赤城。新出道经篇卷孳乳,广为流布。宋明帝泰始七年(471),道士陆修静奉敕撰《三洞经书目录》云:道家经书并药方、符图等,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,其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二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。梁武帝普通四年(523),阮孝绪撰《七录》,其仙道录中有经戒、服饵、房中、符图四部书,合四百二十五种,一千一百三十八卷。北周武帝天和五年(570) ,京师玄都观道士撰《玄都经目》称:道经、传记、符图、论著,见有书本者二千四十卷,其中经传符图一千一百五十六卷,诸子论八百八十四卷。隋开皇三年(583) ,秘书监牛弘奏请搜访异书,又于内道场集道、佛经,别撰目录。故《隋书.经籍志》著录:道教经戒、饵服、房中、符箓四部书,合三百七十七种,一千二百十六卷。此唐前仙道经书之总数也。

南北朝道士所撰经书目录,始立『三洞四辅』七部名目,为后世《道藏》编修者所沿用。然当时道书尚未汇聚成藏。按南宋谢守颢《混元圣记》卷八载:周武帝建德三年(574) 六月,诏立通道观于都城,弘阐道教。 『乃命哀九流之书,摘其合于道者,并付道藏。 』而今《周书.武帝纪》所载诏书中无此语句,故不可据证北朝已有《道藏》之名。今考『道藏』之名,始见于唐初高宗、武后之世,时又称《一切道经》。按宋人《宝刻类编》卷八,著录唐弘道元年(683) 十二月,道士王悬河于成都刻『道藏经序碑二,其二高宗制,其一武后制』。今敦煌石室所出S.1513 号抄本卷首,有御制《一切道经序》。其文哀悼孝敬皇帝病逝,敕写《一切道经》三十六部。按孝敬皇帝,即高宗、武后所生长子李弘,显庆元年(656) 立为太子,逝于上元二年(675′) 。故此序当为天皇、天后御制,疑即王悬河所刻《道藏经序碑》文。若是则高宗之时已有《道藏》之名,或称《一切道经》也。

唐明皇即位之初,京师太清观主史崇及学士崔湜等,奉敕『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余卷,以为音训』,撰成《一切道经音义》,并新旧经书目录,凡一百十三卷。开元中,遣使搜访道经,编修为藏,目曰《三洞琼纲》,总三千七百四十四卷。此据《文献通考》卷二四四引《宋三朝国史志》。天宝七年(748) 闰六月,又诏内出《一切道经》,令崇玄馆缮写,分送天下诸道转写,用广传布。

其写经作藏之法,应如《三洞奉道科戒》所述。写经规格有十二种,一者金简刻文、二者银版篆字、三者平石镌书、四者木上作字、五者素书、六者漆书、七者金字、八者银字、九者竹简、十者壁书、十一者纸书、十二者叶书。作藏之法有二种,一者总藏,二者别藏。总藏者,上下左右前后皆作重级,各安题目曰『三洞宝经藏』。别藏者,三洞四辅各别作藏,一者大洞真经藏、二者洞玄宝经藏、三者洞神仙经藏、四者太玄经藏、五者太平经藏、六者太清经藏、七者正一经藏。皆明题目,以相甄别,若次安放藏殿。

其各部藏经卷数,具如天宝八载《南竺观记碑》所述:洞真上清部二百卷、洞玄灵宝部四十卷、洞神三皇部十四卷、太清部三十六卷、太平部一百七十卷、太玄部二百七十卷、正一部经二百卷、符图七十卷。又有《升玄》、《本际》、《神咒》、《圣纪》、《化胡》、《真诰》、《南华》、《登真》、《秘要》等经一千余卷,合二千一百三十卷。此为大唐盛世三洞众经之数。

寻值安史之乱,两京畑煤,藏经焚荡。幸得近世西陲石室秘籍重光,捡出道经写本,约八百件。多盛唐所书,劫火孑遗,断篇残卷,亦足珍贵。唐末五季,中原乱离,琅函玉笈,所在凋零,惟吴蜀偏安之地,有所保藏。吴越忠懿王钱俶,赐天台山桐柏观金银字经二百函,道士朱霄外为建藏殿。天师杜光庭漂寓成都,搜招新旧经诰,仅三千卷。按吴越旧藏写本,今存《度人经》一卷。杜光庭所得《素灵真符》三卷,今存明《正统道藏》中。

北宋开国初,太宗尝搜访道书,命徐铉等校正抄写,得三千三百三十七卷。真宗大中祥符初,诏​​修《道藏》。司徒王钦若总领其事,依旧目刊补成藏,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卷。又撰经目七卷上献,赐名《宝文统录》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) 冬,海宁张君房除著作佐郎,继领其事。据朝廷发到余杭及江南各地旧《道藏》经本,与诸道士商较异同,铨次成藏。天禧三年(1019) 春,写录成七藏进献,题曰《大宋天宫宝藏》。都四百六十六函,四千五百六十五卷,以千字文标其函目。仁宗天圣中,君房又撮其精要,撰《云笈七签》百二十卷,进呈御览。

徽宗政和中,又诏访道书,敕道士元妙宗、王道坚等校定,送福州闽县镂板,题曰《万寿道藏》,都五百四十函,五千四百八十一卷。刊镂工讫,进经板于东京。按《隋书.经籍志》始载道教符印雕木之事,《混元圣记》卷九载五代普高祖天福五年(940) ,令道士张荐明雕刻《道德经》印板。然《道藏》全部刊板,始于徽宗政和中。及靖康、建炎中,女真南侵,各处《道藏》多毁于战乱。而神州九仙山报恩光孝观未遭兵火,所存《万寿道藏》印本,于孝宗淳熙二年(1175) 奉令送临安行在。敕写录成数本,颁赐诸道观。此南宋境内藏经,得免至元焚经之祸,为明代修藏者所据。按宋刻藏经已无存世者,但明刻藏经中有匡字、恒字缺笔避宋讳者,当系据南宋旧本翻刻金世宗大定四年(1164)– 诏取汴京《万寿道藏》经板,付中都十方大天长观又7北京白云观Y 章宗明昌元年(1190),天长观提点孙明道奉诏,分遣道士搜访遗经,补刊成藏。题曰《大金玄都宝藏》,凡六百零二帙,六千四百五十五卷。不久天长观失火,经板焚毁。元太宗九年(1237) ,全真道披云真人宋德方倡修《道藏》,命弟子秦志安于山西平阳玄都观主持其事。据管州所存金藏为底本,搜罗逸经,校定付刊。至乃马真后三年(1244) 全藏刊毕,总七千八百余卷,仍名《玄都宝藏》。寻值僧、道争辩,元世祖至元十八年(1281) ,诏焚毁《道藏》经板。普唐旧籍遭此惨祸,多告亡缺。按金元藏经刻本,今存世者仅《磻溪集》、《太清风露经》,及《云笈七签》残页。寥寥数卷而已。或传今山西省某地尚有金藏存世,未见。

明成祖永乐中,敕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纂修《道藏》。永乐八年(1410) 宇初仙逝,弟张宇清继领其事。至英宗正统九年(1444) ,编成付刊,名曰《正统道藏》。神宗万历三十五年(1607) ,又敕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等补编《续道藏》。明《藏》所收经书,合一千四百七十六种,有五百十二函,五千四百八十五卷,仍以《千字文》标定函目。清光绪庚子年(1900) ,八国联军入侵北京,明《道藏》经板悉遭焚毁。各处宫观所存《道藏》印本,亦多告缺。其大略完备可观者,惟北京白云观所存明刊本一部。今已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。自皇唐以降,历宋金元明,所修藏经仅此孤本独传于世。幸耶非耶?

民国初(1923-1926) ,上海涵芬楼书馆据白云观藏本影印三百五十部,改梵夹装为线装册页本,凡一干一百二十册。一九七七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又据涵芬楼本影印,改为精装本六十册。同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影印精装本六十册。一九八六年日本中文出版社影印精装本三十六册。一九八八年北京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店及天津出版社,联合影印精装本 三十六册。今海内外学者所读藏经,均为涵芬楼影印本及改编本。

自明代编修《道藏》之后,迄今四百余年间,官方及道门均未续修新藏。国内海外道士学者所编道经丛书,其荦荦可观者,有《道藏辑要》、《道藏精华录》、《道书十二种》、《古书隐楼丛书》、《道书全集》、 《道藏精华》、《藏外道书》、《道家略》、《敦煌道经图录篇》等。其中多有古籍佚本,新出经诰,篇卷数已逾明《藏》。惜其未获聚成一编。

今逢盛世,国泰民安,学术文化繁荣,宗教信仰自由,道门大德、教外学者,共议新修《中华道藏》。先期整理明编《正统道藏》,补其阙佚,纠其讹谬,标点断句、分类重编,俾使面目一新,以便观览查阅。嗣后将搜集明以后新出经传诰诀,续成全藏,庶乎道门经教,可臻完备焉。所赖政府支持,同人用力,凡历时七载,校对五过,虽艰难备尝,幸无负时遇。首编前明经藏,整理辑补已成,编为四十九巨册。今将出版流布,先叙编纂体例如左。

一、整理宗旨及框架

《中华道藏》之整理,乃继明代编纂《道藏》之后对道教经书所作之系统化、规范化结集整理,乃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继承发扬之盛事,为道教界与学术界所重视。此次整理,尊重道教固有信仰和经教分类传统,并采纳当代道教学术研究之成果,旨在推进道教文献典籍纳入现代文明规范体系,促进道教文化的研究和阐扬。整理框架有校勘、补佚、校注、标​​点,并据三洞四辅的宗旨重新分编为三洞真经、四辅真经、道教论集、道法众术、道教科仪、仙传道史、目录索引七大类。由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会最后审定。

二、底本及分册

《中华道藏》本编,搜集整理明代以前道教典籍。明编《正统道藏》、《万历续道藏》所收经书,凡一千四百七十六种,除三种重复,均收入本编。但明《藏》目录,有原经一种分作数种,或数种合为一卷者,今酌情改编。故今目录所列经书篇卷数,与明《藏》略有不同。

唐宋金元所编《道藏》经书,有明代失传或残缺,而今复得者。如近代考古发现之黄老简帛书、敦煌石室道经写本、金元藏经刻本孑遗等,约百余种。今选择其中明《藏》失收或有版本价值者,补入本编。都合前述明《藏》所收,总一千五百二十六种。

明编《道藏》原刊本,今存世者寥寥。原北京白云观与上海白云观​​各收藏一部,清代已见残缺,虽经道光年间校补,仍稍有缺卷。今此本已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,难得一窥。传世所见者,惟近世涵芬楼影印线装本。一九八八年文物出版社等三家据此本影印,略补其残缺。今用为底本。

自唐初至明代所编《道藏》,所收经书均依『三洞四辅』七部分类。其洞真部收入上清诸经,洞玄部收入灵宝诸经,洞神部收入三皇诸经,太清部收入服饵金丹诸经,太平部收入《太平经》,太玄部收入老子五千文及其注解,正一部收入天师道经戒法箓。按三洞四辅分类法,仅能涵括唐前所出道教经书,宋元时已不适用。明代《道藏》虽有三洞四辅类目,但各部所收经书杂无统绪,不合唐初旧例。今新编《中华道藏》,依道门旧例,仍保留三洞四辅名目。但所收经书皆据其内容性质,或时代先后、所属门派,重新分类编次。以期合于三洞旧貌,经史源流。全书分编为四十九册。

《中华道藏》免费下载方法

本资料来于网络,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,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。

提示:

目前道藏电子书文件被百度网盘识别并屏蔽分享,导致所有形式的分享链接都会无效,因此也暂时无法通过邮箱、微信等方式发送链接。正在想办法修复链接,非常抱歉影响了大家下载。

《手机、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推荐和下载》 https://baiyunju.cc/4242

相关文章:《正统道藏》全集36册+目录|PDF电子版|免费下载 https://baiyunju.cc/3609

©禁止转载原文 欢迎分享网址 侵权必究:『白云居』 » 《中华道藏》全集49册+目录|PDF/djvu电子版|免费下载

赞 (5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