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倭寇图卷》历史事件简介、高清全图原文件下载

《倭寇图卷》为明代画家仇英所作。该长画卷采用绢本着色,纵宽为三十二厘米,全长为五百二十二厘米,画面内容按照倭寇船队出现、登岸、观望形势、烧杀抢掠、中国明朝平民逃难、明朝士兵与倭寇交战、报捷、明军出击的顺序依次展开。

关于「倭」「倭寇」的含义及历史,请参考《「倭」的含义和演变,「倭寇」的由来和历史》https://baiyunju.cc/11472

以下《倭寇图卷》为缩略图,原尺寸大小的高清大图,请在文末链接处下载

图片丨《倭寇图卷》局部(已按1:2比例压缩):日本海盗在中国沿海烧毁民宅、抢掠财物
图片丨《倭寇图卷》局部(已按1:2比例压缩):日本海盗在中国沿海烧毁民宅、抢掠财物
图片丨《倭寇图卷》局部(已按1:2比例压缩):日本海盗搬运抢劫来的财物
图片丨《倭寇图卷》局部(已按1:2比例压缩):日本海盗搬运抢劫来的财物
图片丨《倭寇图卷》全图
图片丨《倭寇图卷》全图

《倭寇图卷》作者简介

仇英,字实父,号十洲,中国明代画家,吴门四家之一。仇英原籍江苏太仓,后移居苏州。生年不详,考订约生于弘治甲寅,卒于嘉靖壬子秋冬之际。

《倭寇图卷》的内容及反映的历史事件

《倭寇图卷》通过画面生动地展示了明代官兵与倭寇之间的斗争,以及倭寇犯下的罪行,是倭寇侵华历史事件的见证。

《倭寇图卷》所画内容为明代长江沿岸、沿海的明代官军抗击倭寇的历史,全画从倭寇来犯到烧杀抢掠,当地民众的流离失舍,官军抗击倭寇到得胜班师,是表现时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历史画卷。

该画卷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历史事件的见证,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、军事形势和人民生活。

《倭寇图卷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八个部分,由右至左分别为倭寇船队出现、登岸、观望形势、烧杀抢掠、中国明朝平民逃难、明朝士兵与倭寇交战、报捷以及明军出击。每个部分都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倭寇侵扰明朝的全过程,包括倭寇的行动、明朝各级官员的应对和人民的反抗。

《倭寇图卷》的历史价值

倭寇图卷是了解明代社会历史、倭寇侵华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,它不仅反映了倭寇侵扰的历史事件,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。

通过倭寇图卷,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、军事形势和人民的生活状态,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海防建设和防御战略,对于深入了解明代社会和历史具有很大的帮助。

《倭寇图卷》的艺术价值

倭寇图卷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,在艺术上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。它采用了绢本着色的技法,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,场景布局合理,色彩搭配恰到好处,体现了仇英的高超绘画技巧和独特艺术风格。该画卷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水平,更在于它的历史价值,它是历史和艺术相结合的杰作。

《倭寇图卷》原画为什么在日本?

《倭寇图卷》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。

1923 年,此图以《倭寇图》之名在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举办的史料展览会上展示,始为学界所知,

1930 年,黑白照片由古兵书图录刊行会刊行,著名史学家辻善之助先生为其撰写解说文,在文中称此图由东京文求堂主从中国「带来」日本。辻先生也指出「该图卷是明代人为纪念惨遭倭寇之害而所绘之物……台湾奏凯,盖后人妄题,固非得其实……寇民多带倭刀,中有著甲胄者一人,其风姿明示乃画倭寇之物」。

1974 年,此画以彩色版进行复制,由史家田中健夫先生(即《倭寇》一书作者)撰写解说文字。

须田女史通过红外线摄影技术发现,《倭寇图卷》中由远及近驶来的倭寇船上飘扬的旗帜上有「弘治四年」字样,即 1558 年,相当于中国明朝嘉靖三十七年。

但是仍未能解释这幅画绘制的究竟是哪场战斗。从图中「海防新堡」这几个字出发,揆诸目前所见史料,比较吻合的是浙江永嘉场(今温州龙湾区永强)抗倭之战。

根据《永嘉县志》记载,嘉靖三十七年,倭寇三次入侵永嘉场,均被打退,同年十月,广东按察副使王叔果回乡扫墓,闻听倭寇作乱,又见老城永兴堡破旧不堪,于是上疏请迁建新堡,名为 「永昌堡」。这可能就是海防新堡的来源。

《倭寇图卷》原图文件下载链接

禁止转载丨原文链接:https://baiyunju.cc/11477

©禁止转载原文 欢迎分享网址 侵权必究:『白云居』 » 《倭寇图卷》历史事件简介、高清全图原文件下载

赞 (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