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绝境后,才有可能大彻大悟,是因为他放下了所有幻想和期待,看清了亲情、友情、爱情的有条件性和功利性。
为何往往家人对自己的打击最大?因为这样的人,对家人从不设防!
身处绝境后,他开始只关注自己,用耐心和爱去培养自己,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和支持。
他逐渐接受了人性的复杂和普通,原谅了别人和自己,不再以自己的期待去绑架别人,也不再被别人的期待所束缚。
他重建了自己的信仰,基于现实而非理想,坚定而非脆弱,勇敢而非恐惧。
文丨桑霓
为什么人到绝境后会大彻大悟?
因为他放下了所有幻想,放下了对所有人的期待。
一个人在进入绝望之前,他还存在着幻想和期待。
他幻想着友情、亲情、爱情,幻想着有人能拯救或鼓励他走出绝境。
但他发现,各种感情都不是无条件的。任何人都不能如他所愿地拯救他,关心或鼓励他。
亲情,是有条件的
亲情,是有条件的,尤其是一个出身不怎么好的人,在他身上寄托了家族对他的期待:出人头地,让家庭走出泥潭。当他不能达到这一期待时,爱就消失了。
家人把对他的失望,把对命运的不甘与绝望发泄在他身上:鄙视、嫌弃、嘲笑、冷眼、谩骂。这就是他从家人身上得到的。
他本来以为当他身处绝境时,能得到家人毫无条件,毫不保留的支持、鼓励,从而帮助他尽早走出困境,但事实恰好相反,对他打击最深的正是家人,因为他对家人不设防,所以这种伤害来的尤其痛彻心扉。
于是,他对亲情失望了。
友情,是功利性的
他幻想着友情,他期待朋友能拯救他,鼓励他。
可是发现,朋友避之不及,暗暗嘲讽,集体消失。
他开始明白,当他有光芒时,朋友的结交带有功利性质。社交关系本质上是利益交换,不管这利益是情绪价值还是社会价值。
当他渴望得到关心和鼓励,期望得到理解时,得到的是朋友的不理解和疏离,唯恐避之不及。
过去,他优秀,朋友对他是仰望的,对他有极强的忍耐性。但是当他走下高位,二人相对位置转变,他的价值变低了,所谓的朋友在内心开始暗暗地瞧不起他,也不再那般包容,开始不耐烦,开始担心殃及自身,担心自己被负能量吞噬,于是默默远离。
他对友情失望了。
爱情,是有价的
爱情?这东西很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。就说婚姻,很多人的婚姻只是社会价值排序的结果,他外形不错,工作体面, 家境良好,最好能为事业提供助力,这是好的结婚对象。
你抑郁,你工作一般,你长相平平,你年龄不占优势,那在婚姻市场上,你价值不高。
你工作不顺,失业,彷徨,在最需要爱人关怀时,等来的却是爱人的挖苦和嘲讽,以及让人不寒而栗的鄙夷目光。
这就是现实,这就是市场法则,当交换不再等价,温存的外衣便消失了。
明白了这种规则,他对爱情也不再有幻想。
人心死,天道生
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。
至此,近乎所有的强关系他都不再抱有希望(弱关系本来就不抱有期望)。
此时,过去的信仰体系全线崩溃。亲人、朋友、爱人,全部走下神坛。
心不死,道不生。
旧体系崩塌了,新的信仰体系需要重新建构。
此时他还有什么?
只有他自己了。
他开始明白,过去对别人的讨好、迁就是多么愚蠢,如果他没有价值了,别人抛弃他时弃之如敝履,毫不手软。
他现在需要讨好谁?只有自己。他开始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。在黑暗中,在迷茫和困顿中,他默默去做一些事情,告诉自己,要忍耐,要等待,要有耐心,要韬光养晦。潜龙在渊时,要学会蛰伏,伺时而动。
他开始像对待一株植物一样对待自己,给予自己阳光和雨露。最重要的是,时间,要拿出充分的耐心去等待黑暗过去。
他不可避免地变得冷漠,安静。
刚开始他怨恨,他埋怨,为什么家人朋友爱人都不能按自己的期待来拯救自己,为什么家庭不是温暖的港湾?为什么爱情和友情都是那么势利?为什么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?
他想象中,如果朋友爱人家人陷入困境,他一定选择不遗余力地拯救对方于水火中。
也许,他过去就是这么做的。这也正是他不理解、不释怀、心理不平衡的地方。
为什么别人就是不能像自己一样呢?为什么别人不像自己期待的一样对自己有无条件的爱呢?
后来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,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?
如果别人不能无条件爱你,
你自己能无条件爱自己吗?
你能无条件爱他们吗?
好像答案都是no。
你也总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,当不如别人时就自我攻击,嫉妒。
你的爱也带有功利性质,也慕强,很难爱上一个一无是处的人,更不能做到兼爱天下。
你开始明白,自己也不是神灵,不能对别人无条件地爱。
原来,自己跟别人一样,也只是个普通人,没有博大的胸怀,一样有人性的弱点。
当你要求别人无条件地、按照你的期待来爱你,那是你的自恋在作祟,那样的期待意味着,别人在某种程度上,只是达成你的理想世界的工具人。
你要求别人这样,你能时时事事满足别人的期待吗?并不能吧。
所以,放下对别人的怨恨吧,也放过自己,大家都是普通人。
至此,他对世界的看法变了。
刚开始,他把别人当神。后来,神抛弃了他, 他也抛弃了神,开始把自己当神。
后来,他又发现,自己不是神,自己是普通人,大家都是普通人。
所以,他决定原谅别人,也放过自己。
人性,没那么好,也没那么坏
我们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信仰都是被建构的,它抽象和提取了人类这个群体中最美好的品质,体现了人性之光。
当我们因自己的期待没达到,因被辜负背叛而受伤,自然就开始怀疑这些信仰,开始对任何感情都不再相信,也开始推翻过去这些理想化的信仰。
但问题在于,既然这些美好概念是从群体中抽象提取出来的,它其实不适用于每个个人。具体到个人身上,有好有坏,有善有恶。
我们终究会接受人性的复杂,拥抱错综复杂的现实。其实,在大部分的、平常的情况下,人性既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善,也没想象中那么恶。
既不能因为自己遇见过人性的恶,就否认人性的善。也不能只希望人性有善,就拒绝它的恶。善恶都杂糅在人性里,允许人性的这种复杂性存在可能才是必要的。
但归根结底,我们还是应该去相信人性中有好的一面。但不要太期待,更不要以此去绑架别人,也许就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。
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,不能以此为标准要求别人。
当体会到自己身上仍有神性的一面,愿意去付出,去爱不完美的自己,爱那些有缺点的他人。也许,他又会体会到别人人性中的一点微光。
用自己的微光吸引到一些微光,就足够了。
这时候就活得比较自在了。因为此时,他心中有爱。心中有爱时,刹那即是永恒。
他的信仰已经被重建了,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懵懂的他。那时候的他,未经世事锤炼,脆弱而理想化。
如今,他履险而幸存。这时的信仰,深深扎根于现实,变得踏实而坚固。
他还是爱这个世界。但这个爱,是疑过之后依然去爱的坚定;是看清人生的艰难、人性的复杂依然去爱的勇敢。
全文完
后记
今天一早,我们尊敬的师兄同事,在群中分享了上文。
阅读之后,忽然联想到这位「老好人」之前说过的一些不生孩子的理由(详见《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?如何解决?》https://baiyunju.cc/10943 ),应该不止那些。
上文所叙述的,其实正是师兄的心路历程。他从不多谈自己的私事,但是大家长年相处,我们也能从各种蛛丝马迹和他无意流露出的情感或观点中,了解到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。
比如,上文的「对他打击最深的正是家人,因为他对家人不设防」,简直说到师兄心坎中。
师兄一直以与年龄不符的单纯,将他所有的家人视为一家人,从不设防。他对家人从来都没有私心,家中困难时,他不遗余力,甚至多次借钱补给(会在下个月发工资后及时还上)。
后来,师兄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低谷,他从不求人,但渴望温暖,然而现实却是,家人兄弟们却不约而同与他断绝了来往。
「亲情」,对师兄打击极大,以致让他不愿再延续新的「亲情」,也就是「丁克」,他说「到此为止了」。
后果就是,几年的恋情划上了句号,至今单身。他说并不后悔,不要孩子的打算,是最正确、最深思熟虑的决定,尤其是目睹社会发展到今天之怪现状。
「祸兮福所倚」,如果师兄不经历上次的人生低谷,就会是现实版的《欢乐颂4》中的朱喆,余生休想清静。
更多相关文章:
《专栏丨励志人生格言、生活感悟短句》 https://baiyunju.cc/tag/lizhirenshenggeyan
《专栏丨社会常识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%e7%a4%be%e4%bc%9a%e5%b8%b8%e8%af%86
《专栏丨世间百态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%e4%b8%96%e9%97%b4%e7%99%be%e6%80%81
《专栏丨众生万相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%e4%bc%97%e7%94%9f%e4%b8%87%e7%9b%b8
《专栏丨时事新闻评论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%e6%97%b6%e4%ba%8b%e6%96%b0%e9%97%bb%e8%af%84%e8%ae%ba
《专栏丨文化教育观点》https://baiyunju.cc/tag/%e6%96%87%e5%8c%96%e6%95%99%e8%82%b2%e8%a7%82%e7%82%b9
©禁止转载原文 欢迎分享网址 侵权必究:『白云居』 » 在绝境中放下幻想和期待,重建自己的信仰